由中国食用菌协会主办,广西龙州县政府、广西食用菌协会等承办的2017中国食用菌行业秋季博览会暨第二届食用菌产业精准扶贫经验交流会,近日在龙州县举办。会上发布的相关信息显示,近几年来,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培育下,再加上“科技兴菌”等活动的推进,广西食用菌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总产量、总产值保持“双百,成为助农增收、精准扶贫新名片。
广西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农业主产区,农耕文化极为丰富,采食食用菌的历史悠久,具有发展食用菌产业的天然优势。2016年,广西食用菌总产量达129万吨,实现总产值115亿元,总产量、总产值分别比2005年的34万吨、13亿元增长了279%和785%,实现了喜人的“十二连增”。同时,广西积极与东盟国家开展食用菌方面的交流合作,先后与越南、老挝联合实施了“食用菌优新品种及其集成配套技术在越南北部的合作推广与示范”“老挝高温珍稀食用菌种质资源收集及创新利用”研究项目,以此扩大产品出口。
据介绍,为推动广西食用菌产业快速发展,近年来,广西党委、政府先后将其列入《广西“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广西壮族自治区现代农业(种植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广西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品种品质品牌“10+3”提升行动》等重要规划、方案中,并将其作为广西重点发展的10个优势特色产业之一,每年由财政拨专款予以支持。作为国家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广西多个市、县瞄准食用菌产业“投资少、见效快、前景好”的特点,将其作为助农增收、脱贫摘帽的主导产业,从人、财、物等多方面大力扶持。同时,广西还注重科技在食用菌产业发展中的支撑作用,特别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玉教授为顾问,在李玉及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专家的关心支持下,先后组建成立了广西食用菌创新团队、广西食用菌协会及广西食用菌学会,“科技兴菌”持续推进,仅2016年广西就引进试种选育食用菌新菌种(菌株)70个,创新研究生产新原料、生产加工技术28项,申请或拥有发明专利技术超过20项,极大地提高了广西食用菌的科技水平。
目前,食用菌已成为广西种植业中仅次于粮、蔗、果、菜的第五大产业,初步形成了以双孢蘑菇、香菇、木耳、平菇、桑枝食用菌和以草菇为代表的中高温菇六大产区。产业逐步向资源优势区域集聚,其中双孢蘑菇、桑枝食用菌、红椎菌等品种产量多年居全国前列。值得一提的是,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食用菌生产在广西54个贫困县实现了100%全覆盖,开展食用菌生产的贫困户人均收入约5000元,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果。
在此次交流会上,龙州县作为广西积极发展食用菌产业的重点县,向与会嘉宾分享了产业发展的成绩及其在攻坚脱贫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近年来,龙州县积极整合农业、财政、扶贫等部门的资金,加大对食用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通过建食用菌产业园和标准出菇大棚等,积极推动食用菌产业发展。该县还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最近两三年来,先后引进了以广西龙州旭超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广西龙州北部湾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等为代表实力强的食用菌专业种植企业,带动产业发展。为提高食用菌产业经济效益,该县还积极引进大红灵芝等新稀食用菌品种,改变了全县食用菌产业一直以来都是以平菇和秀珍菇为主的产品结构,提高了经济效益。2016年,龙州县食用菌种植面积达15万平方米、总产量750吨、总产值1500万元。今年,预计全县食用菌种植面积将达到50万平方米、总产量2500吨、总产值3000万元。同时,食用菌产业在助力当地农民攻坚脱贫方面正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以广西龙州北部湾现代农业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通过食用菌产业直接带动2788户农村贫困户脱贫,新增800个就业岗位,辐射带动3600名农户脱贫。
从2014年开始,中国食用菌协会倾力打造食用菌年度春、秋两季博览会,通过交流展示食用菌产业创新及科研成果和国内外优秀产业模式,推动食用菌产业农业供给侧改革转型升级。本次食用菌秋季博览会围绕食用菌产业脱贫与“一带一路”建设进行。与会嘉宾表示,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广西食用菌产业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会。